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于6月18日盛大开幕,集中展示金融强国建设成效、金融“五篇大文章”生动实践和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以下简称“风控中心”)首次参展,重点展示支撑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构建金融科技风险联防联控体系的最新成果。
支撑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助力金融监管数字化
风控中心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全方位支撑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助力金融科技守正创新。从金融科技产品信息披露、创新辅导、运行监测、投诉受理等方面支撑全国人民银行各分行精细化、专业化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累计推出创新应用407项,成功完成测试177项。编制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实施报告(2022—2024)》,集中呈现近3年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助力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有益借鉴。应用生成式大模型(AIGC)打造申报材料智能编制助手,改版上线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创新测试辅导效率与测试运行管理水平。同时,风控中心长周期、系统跟踪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最新金融科技发展动态、政策与监管态势等,挖掘捕捉国内外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方向。配合人民银行分行编制《金融科技研究与发展动态》,面向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发布《金融科技风险监控工作信息》,研究形成《DeepSeek AI 模型金融应用分析研究报告》等前沿分析报告,有力支撑金融管理部门研判新技术金融领域应用潜在风险。
建设运营金融可信数字化平台,助力构建金融科技风险联防联控体系
风控中心持续开展技术能力建设,打造一系列金融可信数字化平台,助力构建跨机构、跨行业的金融科技风险联防联控体系。
一是建设银行电子凭证互联互通平台,解决银行电子凭证接收端与开具端多头连接导致的凭证分发流转难题,帮助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会计主体降低系统建设成本投入。截至目前,已接入开具端银行66家、接收端机构2685家,转接总量超4100万笔。近期,人民银行科技司会同财政部会计司组织召开银行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点推广应用工作会,要求平台发挥好推广扩面支撑作用,加快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金融领域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
二是建设金融行业隐私计算平台,打造安全可信的金融数据融合应用基础设施,上线跨机构资金流水核验、贷后资金回流风险监测、司法涉诉信息查询等应用场景。跨机构资金流水核验场景应用在北京、上海、重庆等8个地区通过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进行验证,贷后资金回流风险监测场景应用在京津冀协同“沙盒”中进行业务、技术测试。
三是建设金融APP反诈电子标识服务平台,提供金融APP反诈电子标识生成发放、涉诈APP监测识别等服务,协同工信部行业反诈支撑大平台,支撑8家试点金融机构的60款APP完成反诈电子标识加载和风险监控预警,有效遏制APP仿冒势头。
四是建设金融科技应用风险监控平台,聚焦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风险隐患,针对数字渠道风险、智能算法风险、大数据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预警,为金融科技风险的联防联控、通报处置与决策支持提供技术保障。
风控中心整合金融可信数字化平台能力,正在全力打造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建立价值共创合作生态,实现跨机构数据融合应用、数据应用场景共创和跨行业数据互联互通;基于数据要素流通与融合应用,强化行业监管与机构自治相结合的风险联防联控体系,助力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下一步,风控中心将锚定国家级专业化金融科技风险防控基础设施的建设定位,稳步提升数字化平台建设运营能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支撑能力和金融科技创新研究能力,持续深耕金融科技风险防控,助力金融行业筑牢“安全底座”,赋能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